第五人格logo_第五人格logo免抠素材
1.B.Duck小黄鸭为什么是中国第一IP?
2.请用学术性的语言评价一下邹韬奋。事例,人品什么的都可以。
3.什么是品牌文化
4.愿你也走在属于自己的“英雄之路”上
留声机
获得方式:玩家可以花费388碎片在商城中购买。
寂静闹钟
获得方式:玩家可以花费388碎片在商城中购买。
夜莺**
获得方式:玩家可以花费788碎片或者248回声在商城中购买。
观察者
获得方式:玩家可以花费888碎片在商城中购买。
蓝蝶
获得方式:玩家可以花费888碎片或者78回声在商城中购买。
布偶夜蝠
获得方式:推理之径25步能获取到,需要游戏25000积分。
永生相随
获得方式:4月12日维护后参与累计登录活动(累计登录7天),可领取诸多赠礼:线索、灵感、记忆珍宝、限定随从——永生相随!
TapTap信封
获得方式:TapTap安卓玩家专属,通过TapTap链接下载安卓版第五人格并创建角色。首次登录是TapTap的,直接邮件内赠送的,需要先过主线,把邮件系统解锁
华为LOGO留声机
获得方式:通过华为平台链接下载第五人格并创建角色(IOS和安卓都可以),以后就在华为下载界面领取专属宠物礼包,有数量限制。需要先过主线,把邮件系统解锁,在墙上的洞里输出后,邮件送你的。
bilibili小电视
获得方式:唤醒bilibili客户端,相关标签下有个小电视宠物的礼包,目前还有20多W份,只支持安卓B服兑换。
胡子先生
获得方式:玩家可以花费1488碎片或者488回声在商城中购买。
小花
获得方式:玩家可以花费1488碎片或者488回声在商城中购买。
B.Duck小黄鸭为什么是中国第一IP?
独立性是现代青少年健康人格的重要特征之一,而独立性的培养与传统人格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它的负面影响给青少年独立性的培养造成了诸多误期。本文着重阐述传统人格与青少年独立性的影响与引导。传统人格对青少年独立性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人格崇拜的服从和膜拜让中国人的心理具有极强的依赖性,他制他律性,自我抑制性的特点;“家国”中的人物角色定位及对“家国”的义务感弱化了自我,个人独立性减弱;与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相对应的崇尚经验意识也不同程度的影响了青少年的独立性与创造性;与中国人注重和谐,追求安定的文化心态相应,中国人的传统人格不是强烈自我表现,而是执两用中,温顺谦和,带有较强的“中庸心态”特点;这种人格在一定程度上也弱化了自我。另外,传统人格中的正面影响也是不容低估的,在传统权威人格中自强不息,开拓创新,自主独立等的精神对现代青少年独立性的培养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具有较强的自主、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中国21世纪青少年所必须具备的重要人格特征。然而青少年这一重要人格特征的引导和塑造,却深受前辈的传统人格和过渡人格影响。为更好的培养青少年的独立性,必须走出传统人格和过渡人格负面影响误区。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一种以乡村文化(农业文化)为特征的文化,与这种文化相适应的传统人格具有较强的人格(偶像权威)崇拜特征,跟民族的人格崇拜相应,对经书和老年文意识膜拜也较为严重,这些特征都不同程度的抑制了现代青少独立性的塑造。下面仅从传统人格的特征方面谈谈传统人格与青少年独立性的影响和引导。
首先对权威的服从和崇拜容易失去自我。中国是一个家国同构,宗法观念极强的国家,人格崇拜极为严重,对对权威的服从和膜拜已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心理意识。对长辈,上级有所忤逆是“犯上”违反圣旨是“大不道”;不听恩师是“大不敬”。圣君贤臣,顶头上师都具有远见卓识,都高瞻远瞩,思虑周全,都是道德完善之人,他们的所言所语均是“奉天承运,皇帝诏约”,是“圣旨”,不可不听不可不从;他们的所作所为皆为楷模,不可不仿不可不效。导致人们都在依权威的模子来锻造自己,甚而是不分是非曲直的一味模仿。父母要孩子服从自己的权威,皇帝要天下子民服从自己的权威。家庭和社会教育都在注意对孩子“人格崇拜意识”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孩子主体意识的培养。孩子缺乏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甚至有时成了“权威的克隆”和应声虫。。武斌在《现代中国人——从过去走向未来》中曾剖析了人格崇拜的特点。
1、很容易接受权威,信仰权威;
2、重视权威,如果没有权势位,不论他的意见本身如何精辟也往往得到重视;
3、因循守旧,随波逐流;
4、不善于对传统习俗批评、拒绝创新;
5、相信命运,不依靠自己的努力来改变事实;
6、对事实报有刻板意象。
不难看出这些特点极易让人失去自我没有独立性,抱残守缺,不思进取,安于常规,没有创造性,甘于在别人的影子中生活。现代青少年崇拜偶像,和“追星”,也极易造成这种误期。家长,学校在对他们的偶像祟拜,和“追星”进行引导时,应注意让青少年明确偶像能为生活提供一个目标,方向,楷模,模仿,学习,深化的是偶像长处和积极进取精神。其目的是完善自我,丰富自我内含发掘自我潜力,塑造一个“我之所以为我”的独立自我。
其次人格崇拜的服从和膜拜让中国人的心理具有极强的依赖性,他制他律性,自我抑制性的特点。对权威的依赖,如对上司上属,圣君贤臣,家长族长的依赖;对家庭家族的依赖;对传统的依赖以及对人际关系的依赖。“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投亲靠友”,“找靠山抱粗腿”,“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朋友三个帮”等均是这种心理意识的反映。我之所以找到了好工作,我之所以工作出色,我之所以步步高升 靠的不是我有学识,我有才干,我有能力,再加我的努力,我的奋斗。而是我有官父官母,钱叔钱姑;我有“后台”,有“背景”,有贵人提携帮助,所谓有“贵人相助是也”等等。这些不良现象在现代也习以为常,社会学校家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现代人际关系中,有人曾将父辈创造的人际关系提升到了60%以上,也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现代人很重的依赖思想。青少年要么耳濡目染,要么亲身经历,在如此的“熏陶”下,从而潜移默化地形成了孩子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学习靠高师,求职靠关系,工作靠贵人的心理态势。尤其现代家庭独生子女偏多,家长溺爱有加,往往忽视了孩子的独立性培养,更增加了这种仰仗和依赖心理。在如此环境中的孩子,自我何在,独立性何在,不得不令人堪忧。
第三, 家国中的人物角色定及对家国的义务感弱化了自我,个人独立性减弱。中国是一个家国同构的传统社会,家在人们的生活中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卢作孚曾指出家庭构成了中国人基本的“生活世界”,家庭生活是中国人第一重的社会生活,中国人就是在家庭的生活活动中寻求了和确立了人生的意义1(参见卢作孚《中国人的建设问题与人的训练》引自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学林出版社1987年版第12—13页)。布克哈托曾对家国,团体意识作过这样的阐述“人只是作为一个种族,民族,家族,党派或社团的一员---只是通过某些一般的范畴而意识到自己”,(布克哈托《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的文化》商务印书馆,19年版,第125页)也反映家国意识对个人意识的弱化。家对于中国人说是一种“本位”,是安身立命和精神寄托的基础和根。这里的家既指小家——家庭,也指较大范围的家——家族(宗族),还指更大层面的家——国家。个人的一切活动在家的范围内展开,个人以家为依托,将视为一个避风港,在家内寻求、获取生存的价值和意义。个人离不开家庭、家族和国家,而“无家可归”、“亡国之苦”、“亡国之恨”则被视为人生的大不幸,民族的大不幸。武斌认为“对家的依赖决定了个人对家的义务,以家族为本位亦即以义务为本位。实际上中国人对于家庭总有一种近乎神圣的义务感”。(武斌《现代中国人——从过去走向未来》第49页)这种义务感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整个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都在家的范围内规定,个人的生活只有在“家”开,依托于“家”才有意义,这种情况导致对“家”的义务成了人生的主旨,使个人的存在“家庭化”和“家族化”,个人没有自己独有的利益,有的只是家庭,家族,民族,国家的利益,社会的价值取向笼住了个人,家国的集体利益成了个人取舍选择的最后标准。家国的意义重大,从而弱化的个人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相对家国来说,个人的意义不大,个人的努力并非一已的事,而关涉到老少全家,上光宗耀祖,下延香火,光大门庭。“愧作龙的传人”、“败家子”、“不孝子孙”,无颜见先贤圣哲,愧对江东父老,人不仅仅为自己而活等皆是对不起家国的内疚之情的反应。这种情形跟有独立自我意识的人所感发的“愧对自我”恰恰相反。培养现代青少年的独立性,要注意引导青少年明确家国与个人的关系,“家国意识”不可过重,也不能没有。人不能离开“家国”而存在,看重家国而不迷失自我,强调“我之所以为我”,而不过分张扬“自我为中心”,才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健康人格的独立性。
第四,与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相对应的崇尚经验意识也不同程度的影响了青少年的独立性与创造性。在农业文化历史悠久的中国,崇尚经验的意识及为严重,以此为中心而形成的崇师崇古崇经书的经验意识。对经书秘笈和老年文明的看重以往过去,把人们的思维禁锢在“熟悉的系统”中,他们“倾向于过去,在历史传统中寻求自己的熟悉系统”,按照前辈所习惯的方式去活动,把传统作为生活的指导。所以中国人有一种“尚古精神”,重视祖先崇拜,恪守“祖宗之制”,好古薄今,因循守旧,以传统主义为基本的价值取向之一。4于是呼中国人沉浸在伟大的文明古国的巨影之下,“四明”足可自傲,祖宗之制足可远行,先师高参之法中可效仿,四书五经足可为用,圣哲先贤 人们的思维崇师崇古崇经书的经验意识束缚在熟悉的系统中,他“师父使人的头脑局限极小的范围内,成为迷信的驯服工具,成为传统规则奴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67页)而少有自我,少有创新。人们墨守成规,足可以应付,而不必冒险去接触新的事物。美国人类学家克拉克洪就曾指出“在中国人的态度上,没有什么新的事物发生在现在或未来,所有的新事物都已发生在遥远的过去”(引自韦政通《儒家与现代中国》上海人版社1990年版第27页)。师父老师成了经验经书的传声筒,门徒学生成了经书和师父的“木偶”。名师出高徒,但高徒是经书师父的雕琢的木偶。无需多言,其水平自然还在师父的经书之下。现代许多人依然迷信的“XX秘笈”、“XX策略”、“XX技巧”、“XX方法”、“XX秘方”、“XX之道”、“XX大师指导”、“XX名师大法”流行,跟崇师崇古崇经书的经验意识不无关系。看重前人历经积淀的保贵经验财富,本该提倡,但过分的看重强调,无疑使人成为经验的奴隶和俘虏,它往往使用权人失去独立的自我,缺乏主见,丧失应有的创造性。培养青少年健康的意识,应引导青少年大量汲取传统知识,来丰富提高自我素养,同时在具备丰厚功底的基础上,能独立自主的去改革创新,从而走出迷信经验的误区。
第五,与中国人注重和谐,追求安定的文化心态相应,中国人的传统人格不是强烈自我表现,而是执两用中,温顺谦和,带有较强的“中庸心态”特点。这种人格在一定程度上也弱化了自我,因为要以“和合”、“和谐”为目标,要以“天人合一”为美,于是崇尚“中庸”囿于“熟悉系统”而少有创新。因为要追求安平稳,于是“安土重迁”、“安土乐天”、“安身安心”、主“静”怕“动”、求“稳”怕“乱”。人们为了不打破“和谐”、“安定”的心态,往往压抑自我,适应“熟悉系统”的规范,适宜大众眼光的审慎。其结果便是不太在意“凸现自我”,缺乏创新,进取精神不足,不能坚持自我观点,人云亦云。在培养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时,要引导明确“和谐”,“安定”固然可以作为追求的目标,作为生活的准则,但不宜过分囿于“和谐”,“安定”而迷失自我,失去自我主见,失去进取心。
前面主要从传统人格的负面影响来阐述其对青少年独立性的培养。其实在传统人格,尤其在过渡人格中,正面影响也是大量存在和不容低估的。在中国威格崇拜中,从神话传说到历史,人们所崇拜的人当中也透出一股自强不息,勇于开拓创新,敢于为天下先,有较强自我意识的人。《礼记-儒行篇》所提出的理想人格的16种特质中就有一点---自立,也充分说明了中国传统人格也注意独立性的培养。郑板桥临死前曾让儿子蒸一笼馒头给他吃,他说:“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好汉”。他到死也不忘培养儿子自食其力的能力,他期望儿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能独立支配自己的生活。林语堂在论述理想人格的达观特点时说:“这种达观也产生了自由意识,放荡不羁的爱好,傲骨和漠然的态度”。(林语堂,《生活的艺术》,北方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20页)由此而凸现的便是“权威”,“偶像”关注到自我,能按照自我选择努力实现自我,从某些侧面呈现自我观念独立的自我人格。这种意识有利于强化自我,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它为人们正确对待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有利条件,避免了由于人格模仿而迷失自我。
中国传统人格虽然把“自立”作为一种重要的理想人格特征。但这种特征在宗法性极强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被权威人格层层笼罩,是弱小和不完全的,它为能在传统人格中形成主要特征。到了近现代,随着传统文化的逐渐解体,中国人自我认识的“觉醒”意识逐渐得到了加强,自立自强的独立精神作为“过渡人格”的重要特征也开始确定下来。这种独立性是随着中国人的自我认识的展开而逐步确立的。战争后,西方列强武力、政治、经济、文化的撞击,极大的震撼了中国人依附于传统文化的心理结构,建立在传统文化观念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我形象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和伤害。人们开始对“自我”,“自身”方面的问题、进行反省和追问。“最初的自我认识还是在传统文化提供的观念框架中展开的,并且还停留在器物和社会组织结构层面,即表形文化,有形文化的思考” 武斌在《现代中国人——从过去走向未来》第3页中。这种“自我认识”未能涉及自我本质,他仍然是浅层和不完全的。到了“五四”时期,人们开始从新的文化观念框架为出发点,立足新的文化价值体系来反省认识自己。“五四”开辟了一条中国人自我认识的路,从此以后,中国人的“自我概念”,“自我形象”的定位才逐渐健全起来。从独立性上来说,中国人的自我认识主要是围绕“民族独立性”,“文化价值的独立性”和“个体自我”的独立性层面科学理性的展开的。
自我认识作为“民族精神的最高成就”(黑格尔语),它对自己基本文化精神的自觉;对自己文化模式和民族性格的反省和拓新;对自己生存方式和观念体系的理性反思;以及对自己价值意义的确定和评估。它使得中华民族在自我认识的过程中,既对民族文化精神和民族性格的“正面价值”作了恰当的肯定认同,也用变化的观点对“正面价值”作了新的认识和现代化的评估及补充。同时,还对那些“负面价值”进行解剖和分析。从而建立与新的文化价值体系相应的新人格。在自我意识上,对“自我”进行重新“理解和“接受”,确立积极的“自我概念”。
请用学术性的语言评价一下邹韬奋。事例,人品什么的都可以。
B.Duck小黄鸭斩获在2020年天猫服饰最受欢迎的10大国产IP第一名,排在其下有故宫博物院和POPMART等IP。2021年3月,“阿里妈妈数字营销”微信公众号明确指出,“统计显示(见下图),B.Duck小黄鸭成为最‘带货’的国产IP”。其吸金能力了得,由此可见B.Duck在中国IP界的地位。
阿里妈妈数字营销统计
B.Duck产品包罗万象,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积极与海外文化融合,在全球拥有众多粉丝,而这些影响力不是靠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而是通过自身IP一步步融入各种产品和场景中,经过多年累积而来的。B.Duck第一款产品浴室防水收音机更是很多人的童年回忆,从最初的儿童玩具、文具、礼品等产品随着粉丝年龄的增长,逐步同步到首饰、3C数码、家居用品上,作为粉丝来说B.Duck小黄鸭既是童年的回忆又是与下一代可以共用的品牌,是IP文化搭建的沟通桥梁。在IP授权与管理的方面,B.Duck是名副其实的行业领头羊!也希望B.Duck小黄鸭持续推出好的产品,可以陪伴一代又一代的粉丝继续成长。
什么是品牌文化
对于邹韬奋先生的地位,人们的评价极高。在历史上,有人将其与屈原、邹衍、韩非子、贾谊、杜微、徐积之辈相比照。郭沫若先生的挽联即写道:“瀛谈百代传邹子,信史千秋哭贾生”。在百年新闻出版史上,有人说,只有5位称得上大师级的人物,报刊为、陈独秀;图书为张元济、陆费逵;而将书报刊集合为一体之大师,只有邹韬奋先生(王振铎语)。还有人说,近现代出版的代表人物只有4位:张元济、李达、邹韬奋和胡愈之(吉少甫语)。最高的评价见于革命的名义,陈毅先生写道:“韬奋先生一生的奋斗,其伟大成功便是继孙(中山)、鲁(迅)两公之后,再度指出中国革命的总规律。这种价值是无可比拟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邹韬奋先生的故事被不断地幻化成一部宏大的叙事史诗,为我们展现出一位中国知识分子亦真亦幻的人生历程。如果我们将人们赞扬“韬奋精神”的嘉句归结起来,它几乎可以覆盖中华民族全部的传统美德和进步思想。像:真诚、自由、创造、硬骨头、独立、认真、献身、革命、爱国、大公无私、坚定、虚心、公正、负责、刻苦、耐劳、同志爱、群众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直至共产主义精神。
面对如此巨大的荣誉,我常常会产生某种目眩的感觉,脑海中自然地浮现出一座伟人的雕像,它沐浴着阳光,渐渐地生长起来,膨胀起来,直入云端。此刻,我低下头,从心底里,更加渴望与那位亲切的、平和的、真实的韬奋先生亲近。
我看见,在1926年10月,已经31岁的韬奋先生,开始接手《生活》周刊,也开始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新闻出版生涯。他用一年时间,使杂志的印数由2800册上升到2万册;又过了一年多时间,期刊的印数上升到4万册;两年后,上升到15.5万册,成为当时销量最大的期刊。这是中国新闻出版史上的一个奇迹;在它之前,著名的《新青年》,也只有1万册的印数。
我看见,韬奋先生最初接手《生活》周刊的时候,没有钱,没有作者队伍。为了丰富栏目,韬奋先生曾经用各种笔名,有、因公、秋月、落霞、笑世等等,把各个栏目的文章都包揽下来。1932年生活书店成立,他们的业务迅速成长起来;最高峰时,生活书店已经有近50多家分店遍布全国,共出版图书1000多种,期刊30多种。在国民党的一份材料里写道:“生活书店的书籍,虽在乡村僻壤,随处可见,可谓无孔不入,其势力实在可怕。”
我看见,在韬奋先生不到20年的新闻出版生涯中,曾经落难于震惊中外的“七君子狱”;还因为种种原因,曾经多次流亡,故有“流亡记者”之称谓。
我看见,韬奋先生一生留下800多万字的文章。以《小言论》等栏目为标志,他始终坚持“为大众说话、让大众读懂”的写作原则。正如胡愈之先生所说:“如鲁迅是不朽的人民的导师,韬奋却是真正的人民的伙伴,人民的朋友。”
我看见,韬奋先生理想中的期刊是“一个经济独立的刊物,有自由精神的读物”。他理想中的办刊人是“头可杀而我的良心主张,我的言论自由,我的编辑主权,是断然不受任何方面任何个人所屈伏的。”他理想中的出版是“为读者服务,是做编辑最快乐的一件事”。虽然他“为着做了编辑,曾经亡命过;为着做了编辑,曾经坐过牢;为着做了编辑,始终不外是个穷光蛋;……”
看着这些故事,我们是否已经为“韬奋精神”找到某些人本主义的依托?没有,我也无意于为那些“伟大的”再造,找寻更多的注脚。我甚至在想,如果我们遵循古训“一言以蔽之”的话,韬奋先生的哪一种“美德”,最能涵盖他的全部精神呢?我选择了“真诚”。那是一种韬奋式的真诚。胡绳先生说,它是一种极端的“言行一致”;茅盾先生说,它是一种“始终保持着的天真”;而韬奋先生自己说,我们需要一种“傻子式的勇敢”,正如高尔基《鹰之歌》中唱道:“我们唱着歌,赞美傻子的勇敢”!噢,我终于找到了“韬奋精神”的别解:傻子式的勇敢!
你看,蒋介石曾经让杜月笙约请韬奋先生到南京见面,请他做御笔“陈布雷第二”,他不肯就范,结果只有流亡香港。国民党中央曾经提出,让生活书店、正中书局和独立出版社三家合并,出钱,请韬奋先生出任总经理。他说,这样做会使生活书店失去店格,“我认为失去店格就是灭亡,与其失去店格而灭亡,还不如保全店格而灭亡。”国民党还曾经逼迫韬奋先生入党,他反驳说,“我觉得以国民的立场较国民党员的立场为佳”。在一次生活书店的聚会上,他们打出的标语是:“作家出版家联合起来,击退奴隶文化!”你想,在那样一个“血腥的年代”里,韬奋先生如此直接地对抗强权,不正是“傻子式的勇敢”么?
许多时候,韬奋先生有些“傻得天真”。他说,“必须尽力赚钱”,才能维护出版的公正与独立。他还说,可以通过民主宪政的方式,反对国民党的专制;但他这边还在重庆开国民党的参政会,那边国民党突然动手,几乎查封了生活书店全部50多家分店,还抓了许多生活书店的人。此时的韬奋先生还能“参政”么?他只有含着泪,愤然离开会场。
许多时候,韬奋先生还有些“傻得坚强”。他不走《大公报》“小骂大帮忙”的路子,主张“硬骨头办报”的作风。他也不走商务印书馆“回避政治”的路子,那时的商务甚至连孙中山的书、《鲁迅全集》都没有出版;而以生活书店的《文学》、《译文》、《太白》和《世界文学》为例,他们刊载鲁迅先生译著达到78篇;单是1935年就发表47篇。生活书店还出版了大批所谓“”,像抗战时期,他们被查禁的书多达200多种,作者的名单上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吴大琨、张仲实、陈伯达、徐懋庸、李公朴、章乃器、钱亦石、夏衍、端木蕻良、刘白羽、冼星海、胡绳、罗瑞卿、孙冶方、洛甫、艾思奇、欧阳山等等。有趣的是,他们出版过一本《蒋委员长抗战言论集》,竟然也被查禁掉了;因为这本书是在***的支持下编写的,旨在“压蒋抗日”。再者,生活书店的期刊也不断受到查封,他们不怕,封了《生活》,再出《新生》;封了《新生》,再出《大众生活》;封了《大众生活》,再出《永生》。这不是“傻得坚强”,还是什么?
周恩来先生曾说过:“提议以韬奋为出版事业模范”。我就想,除去上述“韬奋精神”的展现,在出版的技术层面上,还有哪些值得汲取的东西呢?清点一下,这方面的好经验确实不少。比如,邹韬奋先生把图书、期刊和报纸分别称为长媒、中媒和短媒,他是以期刊起家,继而出书、办报的。他认为,一个好的新闻出版机构,应该把这三者恰当地结合起来,这样做可以取长补短,经济上划算,运行上更容易出成果。再如,韬奋先生办出版社,除了内容之外,最看重发行网络的建设。他喜欢四处开店,让它们遍布全国。而分店的功能不只是卖书,还有地区辐射、组织送书以及组织稿件等作用。它们的西安分店出版了《论持久战》;重庆分店出版了吴祖光《凤凰城》、陈白尘《太平天国》;香港分店出版期刊《世界知识》、《理论与现实》和《文艺阵地》等等。
另外,生活书店还有一些出色的经营活动。其一,他们的广告业务,几乎可以与当时的第一大报《申报》比肩。但他们不赚昧心钱,规定广告“五不登”,包括:妨碍道德、招摇、花柳病、滑头医生和有国货代用品的外国货;《生活》周刊还曾经专门撰文《请问申报》,批评《申报》刊登卖国广告。其二,他们还与中国、交通、上海、新华、江苏省农民、浙江兴业、聚兴诚、大陆、富滇新和华侨等10大银行签约,在国内外500多处分行,一律免收购书汇费;而生活书店作为回报,开设专用帐户,按月与银行结算一次书款。其三,韬奋先生主张编辑要有创新精神,反对“尾巴主义”,比如人家出版《胡适文存》,许多跟风者也纷纷“文存”起来,看上去令人肉麻。其四,韬奋先生亲自制定聘用编辑的4条标准,即大公无私、思想深入、文笔畅达和精通一种外语。其五,他们规定书店人员工作守则,像店内必须设椅子,为不买书的读者提供看书的方便;店员面对读者询问,不许说“没有”二字,要把缺货的书登记下来,立即去找;发现偷书的人,不许当众训斥,等等。
韬奋先生的故事确实很精彩。遗憾的是,他过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就像一出大型戏剧刚刚演绎到故事的高峰,舞台上的大幕突然落下,激起满场观众一片惋叹之声!韬奋先生后期的病况是极其痛苦的,经常彻夜无眠;耳癌手术,使他的容貌有了很大改变!但他还在开玩笑说,这样也好,如果再遇到麻烦,就不用妆扮了。他还在遗言中写道:“倘能重获健康,……如时局好转,首先恢复书店,继办图书馆与日报,愿始终为进步文化事业努力,再与诸同志继续奋斗二三十年!”
后来,时局真的好转了,韬奋先生理想中的书店,也以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形式发展起来。正是基于这样的文化传承,我一直把三联书店看作是“韬奋精神”的某种表现。我喜爱三联的图书风格,我喜爱三联传统的编辑思想,我喜爱《读书》杂志和新时代的《生活》周刊,我喜爱“韬奋购书中心”,我喜爱范用、沈昌文、董秀玉等出版家,我喜爱三联的logo和深蓝的底色。上世纪90年代,我还在沈阳开办一家“三联书店沈阳分店”。记得在书店开张的日子里,一些当年生活书店的老职员、老读者聚拢过来,为我们的工作和追求赞叹不已,感慨万千。
但是,这一切似乎都与当年韬奋先生的理想境界渐行渐远。那天,我的思绪悄悄地潜入梦中,我看见新旧中国被一条时间的界河一分为二,此岸阳光灿烂,彼岸雾霭茫茫。我立于此岸,拨开时光穿梭的云层,向彼岸眺望。人们行色匆匆,目若无物,一切景色都像一部变质的老**,忽明忽暗。我点击韬奋先生的名字,看到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夜,在天光微露的时候,猝然躺倒在他深爱的土地上。他仰卧在那里,清澈的目光,凝视着灿烂的星空。一个小姑娘依偎在他的身边,晃着他的臂膀呼唤着:怎么办?怎么办?此时,他已经没有了说话的力气,但他还是顽强地抬起手,奋力写下三个字:“不要怕”。此时,我慢慢地清醒过来,眼中含满了泪。
愿你也走在属于自己的“英雄之路”上
问题一:品牌文化是什么? 指通过赋予品牌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建立鲜明的品牌定位,并充分利用各种强有效的内外部传播途径形成消俯者对品牌在精神上的高度认同,创造品牌信仰,最终形成强烈的品牌忠诚。
问题二:什么是品牌文化理念 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文化,不知道你要研究理论还是具体的某企业.
推荐给你一篇小文章:
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都脱离不了文化,他们的形式和内容与文化都密切相关,细想一下,企业文化的塑造是不是也分成三个层次:核心理念(精神)、制度与行为(载体)、文化群体(不同职能部门)?品牌文化是不是也包括品牌精神、品牌传播(载体)、目标消费者(群体)三个方面?
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有相通
一个企业的文化,是这个企业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的体现,打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我们把企业当作一个人,当你第一次见到这个人,那么他的衣着打扮会给你第一印象,这就是公司的VI(视觉识别),包括公司的建筑、办公环境、办公器具、LOGO等表面的直观的有形实体;通过他的言行举止你又能了解到他的做事风格,这是企业文化的具体表现,但是究竟是什么决定了这个人的言行举止?这就取决于他内心深处的价值观和信念了。同样的,对于企业来说,是文化决定了这个企业的制度和行为,这个文化的核心,就是我们常说的企业理念和企业核心价值观。
那么什么是品牌文化?我们说日久见人心,你跟一个人经过长久交往,你发现他可能是一个诚实、活泼、开朗的人,你对他的个性有一个认知,你觉得喜欢跟他交往,也许会成为知己。如果对于企业来说,这个企业给消费者的心理感受和心理认同,就是品牌文化或者叫品牌内涵,他是联系消费者心理需求与企业的平ǎ?瞧放平ㄉ璧淖罡呓锥危?康氖鞘瓜?颜咴谙?压?镜牟?泛头?袷保?芄徊?恢中睦砗颓楦猩系墓槭舾校?⑿纬善放浦页隙取1热纾?蔽颐翘岬?span class=yqlink>麦当劳,就会想到那个和蔼可亲的麦当劳叔叔,就会想到他明窗净几的就餐环境,还会记起那句充满个性的“我就喜欢”广告语,这些都是麦当劳品牌文化的具体体现,是一种便捷、清洁、舒适、活力的美国文化的代表,也是其企业文化的体现。肯德基也是快餐,但是品牌内涵稍有不同,“来到肯德基,生活好滋味”,“立足中国,融入生活”的定位,可见肯德基更强调对产品和生活的关注。另外,我们发现惠普公司的“惠普科技,成就未来”的品牌内涵也是其企业文化的体现。
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的内涵必须一致
比如可口可乐公司的动感 *** 、富有个性的品牌文化,那么可口可乐公司的企业文化也必然不能脱离 *** 、创新,很难想像一批守旧沉稳的人能够领导可口可乐公司。海尔品牌给人的感觉是一种优质、真诚和负责,其企业文化也是以真诚、创新为核心。联想并购IBM笔记本事业部,可以说是其创业精神的完美体现,同时,这与其品牌“只要你想”的文化内涵是一致的。红塔集团原来的品牌口号是“天外有天,红塔集团”,现在改为了“山高人为峰”,这与企业文化的内涵是非常一致的,而且更凸现出了人文气息。
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发现,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都不能脱离公司的产品和经营,都要服务于企业的发展,因此,其核心含义应该是一致的,或者是相通的。但是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在概念、作用、着眼点和建设方法方面又有明显不同。
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的核心含义不同
企业文化是企业形成的共同遵守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重点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理念和行为方式的塑造,是企业生产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品牌文化则以品牌个性、精神的塑造和推广为核心,使品备文化特征和人文内涵,重点是通过各种策略和活动使这些消费者认同品牌所体现的精神,然后形成一个忠诚的品牌消费群体。
什么是品牌的文化特征?品牌的文化特征,不但要具备精神内涵,还要从营销策划、促销活动、广告宣传、客户关系等各个方面进行整合,让消费者能够体会到......>>
问题三:文化品牌定义是什么? 文化品牌又称为品牌文化(Brand Culture)珐指通过赋予品牌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建立鲜明的品牌定位,并充分利用各种强有效的内外部传播途径形成消费者对品牌在精神上的高度认同,创造品牌信仰,最终形成强烈的品牌忠诚。
一、基本概述
品牌力要依托于品牌的文化内涵。 是品牌在经营中逐步形成的文化积淀,代表了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认知、情感归属,是品牌与传统文化以及企业个性形象的总和。与企业文化的内部凝聚作用不同,品牌文化突出了企业外在的宣传、整合优势,将企业品牌理念有效地传递给消费者,进而占领消费者的心智。品牌文化是凝结在品牌上的企业精华。
二、品牌核心
品牌文化的核心是文化内涵,具体而言是其蕴涵的深刻的价值内涵和情感内涵,也就是品牌所凝炼的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审美情趣、个性修养、时尚品位、情感诉求等精神象征。品牌文化的塑造通过创造产品的物质效用与品牌精神高度统一的完美境界,能超越时空的限制带给消费者更多的高层次的满足、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在消费者心灵深处形成潜在的文化认同和情感眷恋。在消费者心目中,他们所钟情的品牌作为一种商品的标志,除了代表商品的质量、性能及独特的市场定位以外,更代表他们自己的价值观、个性、品位、格调、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他们所购买的产品也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物品,而是一种与众不同的体验和特定的表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道具;他们认牌购买某种商品也不是单纯的购买行为,而是对品牌所能够带来的文化价值的心理利益的追逐和个人情感的释放。因此,他们对自己喜爱的品牌形成强烈的信赖感和依赖感,融合许多美好联想和隽永记忆,他们对品牌的选择和忠诚不是建立在直接的产品利益上,而是建立在品牌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上,维系他们与品牌长期联系的是独特的品牌形象和情感因素。这样的顾客很难发生“品牌转换”,毫无疑问是企业的高质量、高创利的忠诚顾客,是企业财富的不竭源泉。
可见,品牌就像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品牌文化代表着一种价值观、一种品位、一种格调、一种时尚,一种生活方式,它的独特魅力就在于它不仅仅提供给顾客某种效用,而且帮助顾客去寻找心灵的归属,放飞人生的梦想,实现他们的追求。优秀的品牌文化是民族文化精神的高度提炼和人类美好价值观念的共同升华,凝结着时代文明发展的精髓,渗透着对亲情、友情、爱情和真情的深情赞颂,倡导健康向上、奋发有为的人生信条。优秀的品牌文化可以生生不息,经久不衰,引领时代的消费潮流,改变亿万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塑造几代人的价值观。优秀的品牌文化可以以其独特的个性和风,超越民族,超越国界,超越意识,使品牌深入人心,吸引全世界人民共同向往、共同消费。优秀的品牌文化可以赋予品牌强大的生命力和非凡的扩张能力,充分利用品牌的美誉度和知名度进行品牌延伸,进一步提高品牌的号召力和竞争力。最为重要的是,优秀的品牌文化还可以使消费者对其产品的消费成为一种文化的自觉,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如美国人到异国他乡,一看到麦当劳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去饮用,最主要的原因并不是麦当劳的巨无霸特别适合他们的口味,而是内心潜在的一种文化认同的外在流露,认为麦当劳是美国文化的象征,使他们看到麦当劳就倍感亲切,从而潜意识地产生消费欲望。正如劳伦斯?维森特在阐述品牌的成功经验时指出的,这些品牌“蕴含的社会、文化价值和存在的价值构成了消费者纽带的基础”。
问题四:万代的品牌文化 创业理念: 万代不易出自中国?周代兵书《六韬》,意为永恒不变。“无论什么世代,都为世人开发满意的商品,以求企业的不断发展。”远景: 世界第一的感动创造企业我们的使命----通过商品和服务的性,让消费者体验“感动”。也就是,万代的价值就在于“感动”本身。企业口号: 梦想?创造创造时空的企业万代集团的使命---创造快乐,为人们的心灵世界创造感动。
问题五:什么是品牌文化啊?如何诠释呢? 欧赛斯温馨为您解答:品牌文化是品牌价值观念的提升,它赋予品牌以精神,它将消费者单一的对产品的需求上升到了情感的高度,赋予产品生命和活力。
问题六:品牌文化的内容是什么? 品牌文化的核心是文化内涵,具体而言是其蕴涵的胆刻的价值内涵和情感内涵,也就是品牌所凝炼的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审美情趣、个性修养、时尚品位、情感诉求等精神象征。品牌就像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品牌文化代表着一种价值观、一种品位、一种格调、一种时尚,一种生活方式,它的独特魅力就在于它不仅仅提供给顾客某种效用,而且帮助顾客去寻找心灵的归属,放飞人生的梦想,实现他们的追求。
品牌在经营中逐步形成的文化积淀,代表了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认知、情感归属,是品牌与传统文化以及企业个性形象的总和。与企业文化的内部凝聚作用不同,品牌文化突出了企业外在的宣传、整合优势,将企业品牌理念有效地传递给消费者,进而占领消费者的心智。品牌文化是凝结在品牌上的企业精华。
问题七:品牌文化的概述 拥有品牌忠诚就可以赢得顾客忠诚,赢得稳定的市场,大大?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为品牌战略的成功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品牌力要依托于品牌的文化内涵。是品牌在经营中逐步形成的文化积淀,代表了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认知、情感归属,是品牌与传统文化以及企业个性形象的总和。与企业文化的内部凝聚作用不同,品牌文化突出了企业外在的宣传、整合优势,将企业品牌理念有效地传递给消费者,进而占领消费者的心智。品牌文化是凝结在品牌上的企业精华。所谓的品牌文化,是指品牌在经营中逐渐形成的文化积淀,它代表着品牌自身价值观,世界观。形象的说,就是把品牌人格化后,它所持有的主流观点。再说的直白一些,它是一种能反应消费者对其在精神上产生认同、共鸣,并使之持久信仰该品牌的理念追求,能形成强烈的品牌忠诚度的文化。通俗一点的说,好比民间神话人物的雕塑,实体商品相比于雕塑本身,而品牌文化相比于神话故事中那些被人津津乐道的性格。
问题八:什么叫品牌理念? 品牌理念:1、产品(Product)。产品是指能够提供给市场,被人们使用和消费,并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任何东西,包括有形的物品、无形的服务、组织、观念或它们的组合。产品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延伸产品。核心产品是指整体产品提供给购买者的直接利益和效用;形式产品是指产品在市场上出现的物质实体外形,包括产品的品质、特征、造型、商标和包装等;延伸产品是指整体产品提供给顾客的一系列附加利益,包括运送、安装、维修、保证等在消费领域给予消费者的好处。
2、商标(TradeMark)。商标是一种法律用语,是生产经营者在其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者经销的商品或服务上用的,为了区别商品或服务来源、具有显著特征的标志,一般由文字、图形或者其组合构成。经国家核准注册的商标为“注册商标”,受法律保护。商标注册人享有商标专用权。
3、名牌(FamousBrand)。对于名牌最通俗的理解就是知名品牌。“名牌”一词的出现先于品牌概念,它是我国特定环境下的产物。
4、品牌资产(BrandEquity)。品牌资产是与品牌、品牌名称和标志相联系,能够增加或减少企业所销售产品或服务的价值的一系列资产与负债。它主要包括5个方面,即品牌忠诚度、品牌认知度、品牌感知质量、品牌联想、其他专有资产(如商标、专利、渠道关系等),这些资产通过多种方式向消费者和企业提供价值。
5、品牌识别(BrandIdentity)。品牌识别是品牌营销者希望创造和保持的,能引起人们对品牌美好印象的联想物。这些联想物暗示着企业对消费者的某种承诺。品牌识别将指导品牌创建及传播的整个过程,因此必须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6、品牌符号(BrandSymbol)。品牌符号是区别产品或服务的基本手段,包括名称、标志、基本色、口号、象征物、代言人、包装等。这些识别元素形成一个有机结构,对消费者施加影响。它是形成品牌概念的基础,成功的品牌符号是公司的重要资产,在品牌与消费者的互动中发挥作用。
7、品牌个性(BrandPersonality)。品牌个性是特定品牌拥有的一系列人性特色,即品牌所呈现出的人格品质。它是品牌识别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使没有生命的产品或服务人性化。品牌个性能带来强大而独特的品牌联想,丰富品牌的内涵。
8、品牌定位(BrandPositioning)。品牌定位是在综合分析目标市场与竞争情况的前提下,建立一个符合原始产品的独特品牌形象,并对品牌的整体形象进行设计、传播,从而在目标消费者心中占据一个独具价值地位的过程或行动。其着眼点是目标消费者的心理感受,途径是对品牌整体形象进行设计,实质是依据目标消费者的特征,设计产品属性并传播品牌价值,从而在目标顾客心中形成该品牌的独特位置。
9、品牌形象(BrandImage)。品牌形象是指消费者基于能接触到的品牌信息,经过自己的选择与加工,在大脑中形成的有关品牌的印象总和。品牌形象与品牌识别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的区别在于,品牌识别是品牌战略者希望人们如何看待品牌,而品牌形象是现实中人们如何看待品牌的;二者的联系在于,品牌识别是品牌形象形成的来源和依据,而品牌形象在某种程度上是执行品牌识别的结果。
10、品牌文化(BrandCulture)。品牌文化是指品牌在经营中逐步形成的文化积淀,代表了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认知、情感归属,是品牌与传统文化以及企业个性形象的总和。与企业文化的内部凝聚作用不同,品牌文化突出了企业外在的宣传、整合优势,将企业品牌理念有效地传递给消费者,进而占领消......>>
问题九:品牌文化的营销功能 品牌文化是文化营销的核心内容,是市场营销理论发展的逻辑必然。品牌文化是指文化特质在品牌中的沉淀和品牌经营活动中的一切文化现象,以及它所代表的利益认知、情感归属、个性形象等价值观念的总和。它能增强品牌溢价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忠诚度。实施品牌文化营销需要设计品牌的名称和标志,强调品牌文化的民族内涵,对品牌进行独特的文化定位以及塑造个性的品牌文化。品牌文化营销的主要功能有:1.增强品牌溢价能力如果某个品牌产品由于顾客方形成了很高的期望价值,从而使客户能够按照更高的价格进行购买,就可以认为这个品备了很强的产品溢价能力。消费者在选择品牌产品时,就会对不同的品牌产品形成不同的心理预期价值。只有心理预期价值(收益)大于购买产品付出的代价(成本)时,消费者才会购买产品。品牌价值等于预期价值减去成本。预期价值包括功能价值、附加价值、文化价值;成本包括货币成本、精力成本、体力成本、时间成本。用公式可以表示:品牌价值=预期价值-成本预期价值=功能价值×x%+附加价值×y%+文化价值×z%成本=货币成本+精力成本+体力成本+时间成本x:功能价值在预期中所占的比例y:附加价值在预期中所占的比例z:文化价值在预期中所占的比例其中:x+y+z=100%在这个方程式中,定成本不变,品牌价值取决于X、Y、z的值。在以“情感消费”为基本特征的新时代,消费者对品牌的功能价值并不特别看重,他们注重的是精神需求的满足。在消费时,更追求个性、情趣和文化品位,z的值越来越大。尽管对z的值没有准确的界定,但通过对我国手机品牌溢价能力的深度分析可知:大约x=30%、y=10%、z=60%,在服装、饮料等行业中,z值会更大。设预期价值不变,则成本越小,产品价值越大。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消费者为了购买一个商品要支付货币成本、体力成本、精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品牌是传递信息的载体,包括传递生产厂商的基本信息、产品的质量信息、产品的价值信息和文化、情感、地位等个性化信息。品牌作为一种品质的承诺,可以减少消费者购物过程支付的成本。当品牌节约消费者的精力成本、体力成本、时间成本大于货币成本(价格)提高的幅度时,对消费者来说仍然是一种成本的减少。在品牌消费时代,品牌文化意味着预期价值的增加,购物成本的减少,进而增加品牌价值,品牌价值的增加就使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变小,使消费者对价格变动不敏感,为产品提高价格提供了空间。消费者愿意为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品牌支付更高的价格。一项研究发现,72%的顾客表明,将为他们选择的品牌支付高出与之竞争的次优品牌20%的额外费用;50%的人说他们将支付25%;40%的人将支付高达30%。可口可乐的爱好者愿意比竞争品牌多付50%的费用;汰渍(Tide)和亨氏的用户将多支付100%;沃尔沃(Volvo)的用户将多支付40%。因此,品牌文化在增加了品牌溢价能力的同时,也避免了价格战,提升了整个行业的竞争水平。2.增强品牌的竞争力品牌竞争力不等于产品的竞争力,较低的价格、较高的质量不等于较强的品牌竞争力。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中国市场上有过“挑战”外国产品的宣言:“同等质量比价格,价格最低;同等价格比质量,质量最高。”由于外国厂商在中国实施的是品牌战略,和我们不在一个竞争层面上,所以,人家没有来应战,“挑战者”就像大战风车一样显现出了一种“堂?吉诃德”式的滑稽。通过价格战可以扩大品牌的知名度,但缺乏美誉度,至今还很少有企业通过价格战使得品牌形象得到提升,美誉度得到增强。高质量的产品也不是必然能提升品牌竞争力。因为产品质量分为技术质量和认知质量。所谓技术质量是指产品设计过程中应遵循......>>
问题十:产品文化与品牌文化的联系与区别 以上这些都说明,企业文化扎根于企业内部的运营机制,而不是外部的。 而品牌文化讲的是什么呢? 在我们看来,品牌文化讲的主要是消费者文化,是消费者对一个企业或产品的,服务的认知。 1995年为什么Garder 和Levy提出将产品与品牌分开,主要的原因是产品,还只是内部生产的一个物质,还没有形成交换,还没有变成商品,从商品变成品牌,还要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文化价值观方面的需求。 品牌文化赋品牌以精神文化内涵,品牌的精神价值是消费者心理满足的重要源泉。消费者价值观念从“物品价值”向物的精神价值、文化价值的转型,引发了商品结构、消费观念、市场发展趋势等一系列的大转变。 可口可乐作为全球最成功的品牌,在于它把代表美国精神的文化揉进品牌,以至于能够和自由、民主并称美国三大文化;迪斯尼公司亚太地区总裁说:“我们卖的产品价格都不便宜,但很受欢迎,就是这些产品融进了米老鼠和唐老鸭的特征:温漫、诚实和亲如一家”;西门子这一品牌涉及众多行业,但它始终坚持一种可靠、严谨的品牌文化,让大众认为它代表着德国一丝不苟的民族传统;“红豆”品牌凭借唐代诗人王维“此物最相思”的诗意,使名不见经传的小制衣厂获得了巨大成功。品牌文化构建与消费者互相吻合的价值体系,在心理深层次符合消费者的内在需要,从而吸引和留住消费者。 关于品牌与文化的关系,Didson提出了“品牌的冰山”论,认为品牌的标识、符号等是品牌浮在水面的15%的部分,而冰山藏在水下85%的部分是品牌的价值观、智慧和文化,冰山的冲击力来自于庞大的水下部分。 Kundc依据价值和参与度两个维度建立了品牌信仰模型,他把品牌的发展分为产品,概念化品牌、公司理念、品牌(景象)文化和品牌精神等五个等级。品牌依此顺序上升到最高境界,这时的品牌是品牌文化和品牌精神的汇聚。该模型中五种不同类型品牌之间的区别如下。 (1)产品:没有任何“附加价值”的一般产品,仅具备一些普遍要求。 (2)概念化品牌:在情感价值的基础上而非产品资产的基础上得以运行的品牌。 (3)公司理念:与一个整体运行完全一致的公司相融合的品牌。 (4)品牌文化:在消费者心目中占有很高的地位,以至于消费者将其等同于其所代表的功能的品牌。 (5)品牌精神:这是品牌的最高境界――对于消费者来讲,这是品牌就是一种必需的选择,就是一种信仰。 因此,从这样的一个细分中,我们看到品牌文化外在性的鲜明特征。 如果定义清晰的话,应该是,品牌文化是企业构建的被目标消费者认可的一系列品牌理念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总和。 品牌文化是品牌与消费者价值共融的结果。与企业文化定义主要以企业内部的对象不同,品牌文化必须同时兼顾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对象。但核心在于外部的目标消费群为基本对象。 品牌文化的形成需要一系列的品牌理念,包括品牌原景、品牌使命和品牌价值观。品牌行为包括企业或产品品牌行为和消费者品牌行为。 所以,我们说,将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混淆是一重大问题,也是一种没有协调好双方平衡关系所致。 从定义上看,品牌文化是指企业构建的被目标消费者认可的一系列品牌理念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总和。而企业文化是指现阶段为大多数员工认可的一系列的企业理念和行为方式,包含使命、愿景、价值观、制度等组成要素。 品牌文化与企业文化在传播对象上的区别是两者之间最重要的差异,是产生其他差异的最根本的源头。 品牌文化主要是向企业以外传播的,最主要的传播对象是消费者及其他一些利益相关者。尽管专家学者或者企业人对品牌的认识千差万别,然而有一点认识是相同的:消费者才真正拥有品牌,企业只是品牌的代管理者。可见......>>
几天前的一个早上,或许应该点开一个知识付费的节目吸收点新内容,却鬼使神差地在音乐器中搜了“FALCOM”,并点了一盘《空之轨迹》的音乐。然后,过往的记忆呼啦啦地如潮水般汹涌而来。
每次回家,尤其是春节期间回家,总是忍不住追古忆今一番。当然,深知“不能沉湎于过去”这个道理,只是,我又对自己太过好奇,竭尽全力回忆过往,只为更加地了解自己,想要知道过往的经历到底给自己刻下了怎样的印记……
RPG,角色扮演。年少时,曾有相当一段时间把自己沉浸在这样的游戏世界中。我以为自己只是喜欢那些奇幻的故事,现在想来,着迷的是透过手中操控的角色,看到Ta所看到的世界、经历的成长。
那些年,因为迷恋游戏,甚至还间接开启了自学电脑绘图和制作网页之路,也参与了很多同人社团活动并搞出了些小成就,在大学期间度过了一段愉快的玩乐时光。其实,在高考前,我是很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一名插画师,并且做与动漫有关的工作的。但几年后,因为留学,又因为各种变故,一个转身,走上了与过往这一切截然不同的道路。
已经不玩游戏7年了,即使距离上次看完一遍游戏流程的和剧本,也过去了5年。就连画画这一曾经最大的爱好,也随之搁浅。如今,我身边绝大部分的伙伴都和我曾经迷恋的这些领域不同,也对我曾经追过的动漫、玩过的游戏毫不知情。在这样的世界中生活了很多年后,我甚至怀疑那个一门心思爱着ACG的自己,是否曾存在过。而让这些不真切的记忆变得具象化的,是每次回家后,打开柜子、拉开抽屉时看到的那一盒盒小心存放的游戏、一本本和画集……
只是,对于如今这个没有如愿地成为插画师、或为中国的动漫事业做出贡献的自己,过往那些废寝忘食地、偷偷摸摸地刷游戏、看动画的日日夜夜,是不是白费了?早知如今走的是这样“现实”的道路,是不是早早像身周的朋友那样,踏踏实实地为自己积累有用的人生经验比较好……?
*
但是,我又很相信,过往经历的一切都不会白费……
*
结缘
在中考前的半学期多,断网、不敢碰,但会一遍遍翻阅游戏套装中附赠的一本32K的设定集小册子,会把OST放入CD机里作为无法静心时的学习BGM,并靠着这些愉悦的音乐,让自己不失希望和动力。
那本小册子是《ZWEI!!》(双星物语)游戏礼盒中附送的画册,里面除了那个幻想的浮游大陆的场景设定,还有《朱红之泪》的人物和场景设定。而CD机中播放的,是游戏礼盒中附带的《ZWEI!!》OST和《YS》(伊苏)交响乐。那本小册子和几盘音乐CD,曾陪伴着我度过一段艰难的时光。
而FALCOM、新海诚、天门、Sound Team JDK、英雄传说……也是从那个时候走进我的生活的。(没错,如今红遍世界的新海诚和与其搭档的音乐师“天门”,都曾是FALCOM的员工。)
高中,看到了FALCOM的《空之轨迹》的宣传。振翅的白鸽、悠扬的口琴、新的传说之路……靠着那首《星之所在》和无数次反复观看的片头曲,我又挨过了高中。
高考后,终于,无牵无挂地,靠着一台电脑、一个手柄,开始了自己的《英雄传说》(缩写:ED)之旅。
*
时代物语中的英雄
很多玩家和评论都曾说《英雄传说》系列是“史诗般的RPG”。沉迷于系列第六代的《空之轨迹》的世界时,我是一门心思地好奇于接下来安排于自己眼前的故事的。刷第一遍时,很是“急功近利”,通常是连着2~3天不停地推进度,总想要最快速地刷完故事剧情,所以一路冲着大大小小的BOSS直去。
之后被朋友“批评”说“英雄传说系列”的魅力就是和街巷中的NPC们的对话。是的,在那些城镇中住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而与这些和“主线”毫不相干的人们的聊天,大多不会推动主线发展(顶多偶尔会获得情报),却会管窥蠡测到他们所看到的世界和正在经历的人生。这也让作为玩家的我在身处游戏世界时,多了一份真实和亲切感。能像FALCOM这样追求细节设定,为街道中来回晃悠的NPC(路人)们都注入个性和台词、并会随着主线剧情刷新内容的,是少数。
如同现实中,我们和很多与自己主要生活“不相关”的人说过很多“不相关”的家长里短,即使这些话对我们自己的人生推进或许不能起到直接的影响。但透过他们,总会对所处的世界有更多的了解。
这也让我想起了为了早点知道结局而快速翻阅、刷刷刷地任书页在指尖滑动的样子;又或者像看**,2倍速甚至4倍速地快进(前一阵我真看到室友这么做的,当时还备受“启发”,想日后也尝试一下)……毕竟,如今的时代,口头上讲求效率,实质尝尝是缺乏耐性。快速吸收,快速运化。向前、向前、向前……停下来的分秒都是一种浪费。其实,一路上有很多风景值得慢慢体会,而不是一心只看到前方的终点。
又记得玩《空之轨迹FC》的最初,我不知道可以让主人公选择走路或者跑步,所以以默认的走路之姿,看着他们慢悠悠地在地图上步行。直到有一天实在受不了了,和朋友抱怨,才发现是自己的无知。但是,这其实是当年很浪漫的一种设定。没有“瞬移”,没有交通工具的,与目的地的距离,永远要靠双脚来丈量。而“轨迹”后期作品中,这种情况已经大大减少了,毕竟与时代呼应,高科技的产品设定也不短地注入到了游戏的世界中。而当角色跑动起来后,我的焦躁感大大减少。
*
在“空轨”的世界中,总能看到主人公在地图上走来走去或跑来跑去的身影,“安步当车”。作为对于最初“见习游击士”的主角,需要对王国中的五个城市进行巡游,处理完各地的任务后才可以升级为独当一面的“游击士”。游戏中,作为父亲的卡西乌斯曾说过一句话,既概括了这段巡游的修行旅程,也对我影响至今。
他说,要想守护一片土地,就要用双脚亲自走过它的每个角落。
几年后,当我不再有机会玩游戏,却开始不断地自己一个人旅行时,会无数次地回想起在游戏中看到过的这句话。那时,网络上也流行着类似的语句——用双脚丈量这个世界。
我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去云游世界,只是之后在旅途中每走一步、每与一个人交流,就感觉自己也是走在自己的“英雄之路”上,在自己的“巡礼”、修行的过程,不断地前进着一点又一点。
而那些静谧的、前后人烟稀少却风景绝妙的地方,一个个湖光山色或者太阳透过树叶落下的斑驳,总会使“空轨”和“英雄传说”系列的BGM回响在我耳边,让我看着眼前的世界,想起曾在游戏中也见到过的相似的旅途风景。
现在想来,将这几部游戏带入生活来琢磨也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从“英雄传说系列”第六代(ED6)的《空之轨迹》开始,有了手帐系统。
作为时刻要检视的“游击士手帐”里,有领取的任务情况,过程记录,汇报总结等信息。记录着自己在职业道路上的经历和升级过程。
“魔物手帐”,代表了打怪升级途中,遇到的敌人和对手情况。
“料理手帐”,记录着在餐厅吃到好吃的东西、或者跟他人交谈获得相应情报,收集下来的各种食谱。之后只要买好食材,就能做相应的料理来恢复体力或其他能力值。而且料理成果与经验值挂钩。有的料理对有的角色来说比较容易上手,做出成品的概率就高。不上手的话,可能变成黑暗料理。
大概是日本已经常年拥有记录手帐的习惯,工作人有工作手帐,主妇有家庭手帐,学生有学业手帐……所以FALCOM动用了这些小心思,把它们带到了游戏的冒险世界中,于是主人公们也随身带着自己的手帐,记录着自己获得或经历的大大小小的情报与。
最初玩游戏时,我只顾着打怪刷经验,攻克任务,不断汇报成果,记录经验值,升级,并向前推进进度,以至于这几本手帐从来都没好好翻过。但如果把它看做正经历的角色们的人生(虽说刷进度也在经历他们人生),放缓速度,去仔细翻看这些手帐,去去和更多NPC对话,会很有趣吧。
就像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多次翻阅过往的各种手帐,不断积累总结自己的专业能力、研究对手、积累生活情趣和爱好,把每次的进步、升级,都好好记录。
在这个体系中很有趣的另一点是“导力器”的设定。旅途中,收集各种属性的晶片,将它们打磨成能力更高的晶石(结晶回路),并镶嵌在导力器中,就能发动不同程度的“导力魔法”。每一个角色都有符合自己的导力器设定和属性偏好。就像人有先天特质和后天可加强的素质,所以在进阶的路上,方向不同,成长方式也不同。
*
突然发现,自己始终是迷恋“个人成长”这个元素的。
玩RPG的时候,小小的英雄们踏上旅行,结识伙伴,一同打怪,不断升级,接受挑战,顺便拯救下世界。但终究,整个旅途中实现的是个人成长。就像很久前,我也追过“超级女声”,就像如今,也还在偶尔追着偶像,而与这两者相伴的,始终与“成长”这个词脱不开干系。而当下关注的话题,手帐也好打卡也罢,无非是变换了方式的突破关卡,进阶和个人蜕变。
*
ED6的“空轨”系列还走“成长”和相对清新的路线的话,(大概算七代的)“零碧轨”和当下还未完结的《闪之轨迹》则因愈加浮出水面的各种“阴谋”而多了些沉重和现实的元素。一边听着CD,一边无意中翻到了攻略中的插画。幻想世界中的他们,面对世界的黑暗和不公,坚信着自己心中的正义,不断地在挑战、在寻求改变……他们是乱世中的“变革者”。
看着那些热血的少年少女们的身影,我突然觉得,自己无非也是在与他们相伴的这一轮又一轮的“洗礼”中,不断地将一些细微的“元素”添加到自己现世中的人格中。
是的,纸片世界中的平凡英雄的他们,并非对三次元的我毫无影响。
*
卡卡布世界的英雄
“轨迹”系列的走向越发沉重,而在此之前是3~5代“英雄传说”(ED3/4/5),被叫做“卡卡布三部曲”的这一系列,则更多了一些隔世的。
大部分的游戏中,踏上英雄的成长之路的,永远是懵懂又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年长的人作为NPC(路人)来指点迷津、传授智慧,或者偶尔参战的队员来化危难于无形。
但ED5《海之槛歌》中的马克爷爷,是我“操控”过的主要角色中最年长的一位。原来,60多岁却精神矍铄、老当益壮的老爷子,也可以和14岁的孙儿辈少年少女一起,结伴踏上巡回演出的旅途。
是啊,见到他们时,他们已经是这个年纪的“老人”了,却忘了他们并非一开始就是“老”,也曾年轻,并走过有如我们一般的青春。而体内的热血,也不应该随着时光而蹉跎、封印。
在“卡卡布三部曲”中均有登场的人物是大魔法师米契尔和布拉涅特斯Ⅱ世号船长汤玛斯。
(游戏中的汤玛斯和图中的米契尔)
虽然卡卡布三部曲是按照3、4、5的顺序来发布,但按照卡卡布年历的历史顺序,故事是以4-5-3的顺序推进。在4和5代中,他们还是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到了时间跨度在四五十年后的ED3《白发魔女》中,当汤玛斯船长的故事还在民间口口相传时,却发现那个少数曾踏足整个卡卡布世界的冒险家本人,却是那个时常光顾的秃头老者。而稀世的大魔法师,是如今隐居在乡间小屋低调生活的隐者,偶尔多说几句往事还会被周围人笑话。先入为主地带入ED3主角的视角,只把他们当做普通的长辈们看待,却不知道他们背后曾走过的“英雄之路”。
*
“英雄迟暮”是不是一句悲凉的话?
没有活到那个年纪的我,不得而知。只是知道在ED3《白发魔女》中的结尾,有这样的几个片段:
拯救了世界的少年少女在“巡礼”后归乡,在路上,他们读到了《杜鲁塞路的信》。
心里只想着剑士的生存条件就是勇往直前,等到自己发现的时候已经是日暮西山的老家伙了。
有人说我是宫廷剑士的典范,也有人说我是不可多得的大英雄,那真是天大的误会呀。
我说担任的宫廷剑士就好像是城里那些生了根的小官员一样,早就忘了志向,直到某一天起床才发现早已满头白发无法脱离自己的牢笼、也只看得到眼前的一切。一盘棋下到这里,已经看不到任何转机了。
?……
好了,无论如何,你们也完成了巡礼之旅,看过了无数大大小小的城镇,认识了数不清的朋友或是敌人。可是、我只奉劝你们一句话。最重要的事,是如何去吸取经验,如何让它活用在今后的生活上。就算你有再多宝贵的体验,如果无法用到自己的人生里,就显不出它的含义。
继续保持你们的英雄心境。好吗?一定要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信中,也给出了FALCOM定义的“英雄”:
所谓的英雄应该是要时常守在群众身边的人物。
也就是说,这个人不一定要头脑出众,可能也没什么丰功伟绩。他只是比别人能够了解弱者的心,而且永远勇往直前,毫不退缩。比起我这样的人来,老实说,‘耶鲁杜’或你们几位比我更适合被称为是英雄。
别忘了这个旅程。
保持英雄的心态。
如何让他们不走错路、负起教育下一个世代的责任,则是你们的使命。
归乡后的他们,问“拉普爷爷”为什么不说自己曾是那样厉害的人,这位曾经以“米契尔”之名而活跃于世的大魔法师说:
法术超强的魔法师用强力魔法打倒恶龙、武艺高强的剑士只靠一把剑就成为国王,什么事情都能简单解决,这样单纯的世界慢慢会变得不复存在。“现在已经不需要所谓传说中的英雄这样的人物了”。
今后必须要每个人有自己的专长,并能学以致用,在各种各样的场合,都能为大众而努力。为了要做到这些,传说中的英雄这种人物,只会成为你的绊脚石。
(参考 WINDOWS 和 PSP 的结尾翻译版本。 B 站相关:a v13882726 )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英雄,只是如今的时代也许不再需要他。
一路走下来,回过头来才发现,整个旅程不只是跟着年轻人一步一步向着为了成长的“巡礼”旅程进发,也是看到曾经的年轻人如何在完成他们的英雄之路后退下舞台、将征程交给下一代年轻人的故事。而“英雄”们的意志、使命、传说,在一代代间传承。
写到这里,突然觉得这些词在这几代游戏的OST中有同名曲,翻找出来CD一看,《小小的英雄》多次出现在ED3中,而《传承》出现于ED4。同时,ED5的曲子中时常有“旅人”的字眼。
*
冒险家英雄
而爱上旅行的那些年,慢慢地,感觉自己或许和FALCOM另一名作的《YS》(伊苏)系列主人公亚特鲁也多了一些共鸣。“冒险家”的他,从16岁到63岁,不断地踏上征程,借由徒步、航行,在各个大陆上留下了自己的冒险传说,并留给世人100多本冒险日记。只不过,作为ARPG(动作系RPG)的《YS》,有着我太擅长的战斗系统,屡遭挫败。但他步履不停,不断出发,踏上冒险征程的样子,却足以成为向往的对象。
*
结
我是一个被众多幻想世界洗礼过的人。曾把年少时很多时光交付于ACG的一部又一部的作品。那些世界与我们当下的现实完全不同,且并不平行。但它们又真是存在。被如你我一样的人赋予过鲜活的生命。这种魅力,只有接触过的人会懂。
所以时常觉得,为这些平凡的英雄们谱写如史诗般的故事的人的心中,有着怎样辽阔的世界,又胸怀怎样的浪漫情怀呢?
记得早些年在FALCOM的游戏片头,LOGO登场时也会缀上这样一句英文,大概是他们的座右铭吧:
Knowledge which is felt tobe boring is of little use. But knowledge which is assimilated eagerly becomesa permanent possession.
擅自翻译下,大概是“让人感到枯燥的知识无用,只有被渴求时才能成为永久的财富”之意。
他们在做游戏,也在诠释并传递着自己心中的英雄们的故事。而这些故事,感染着身为玩家的我们。如同前文提到的ED3中出现过的《杜鲁塞路的信》。
“别忘了这个旅程。保持英雄的心态。
如何让后人不走错路、负起教育下一个世代的责任,则是你们的使命。”
*
为PSP充好电,刚想要坐到电脑前向里面拷贝这些游戏时,手停了下来。很想再走一遍他们的“巡礼之路”,但过去的只能把它放在过去。现在,在这个快速运转的世界中,我已经不敢再去触碰这些游戏了。
把耳机摘下,把PSP关上,把一盒盒游戏收拾好,设定集、同人画集合上,真实的世界依然喧嚣。
好久不曾这么“放肆”。不管是微博、朋友圈还是公众号,周围接触的、谈论的,和我曾经喜欢的这些都已经相去甚远。而花出1~2天的时间来摩挲、回顾自己曾经喜欢的,实在是一种奢侈。写下这些后,我大概又会有很长一段时间可以放下对这些幻想世界的惦记、诚实地面对自己“职场人”的身份。
是的,该回归清醒的当下的自我,把曾经的这些喜好关在身后了。
谢谢FALCOM曾带给我的梦一场。
如果只是让时间愉悦,这些作品已经完成了它们的使命,为我过往的时光增色。但是,不断让生活“变轨”的我,很渴望知道它们到底“刻”于我生命中多少、多深的痕迹……
一直对美式超人和英雄故事不甚感冒的我,一直觉得自己心里有一些无法好好言说的“浪漫情怀”,是FALCOM的“英雄传说”和一次次的旅途所赋予的。因为口拙、手笨,没办法好好具象成文字或图画。而这些情怀,在眼前的现实世界中似乎无处安放……
但是,我也一直相信,过往的一切都会成为一种烙印,影响自己。正因为这些经历,让我成为了“有些不同”的我。
大概在一部部的游戏中,甚至在曾看过的、动画和武侠故事中,那些“踏上四处修行道路”的就被一点点地埋在了心里,就像我从不曾想过自己也会有这样四处奔走的一天一样。
始终,这些“不同”以现在来看还不够具象。(又或许会让我更容易理解当下商界中总喜欢提到的“游戏理论”吧……大概……)
写到这里,想起了去年末的时候,我曾经看了一本关于人生规划的书,里面提到了“英雄之路”这个词。大意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路线图,而行走的这条路被称为“英雄之路”,你有义务为自己的人生谱写传说般的篇章。
那么,曾经那些在幻想世界中与“同伴们”一同踏上“英雄之路”的我,又会凭着浪漫情怀和热血走向怎样的路,就留待接下来的时光来慢慢验证吧……?
2018/2/27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